虽然每个人的看法不同,但我觉得
这个黑河到底怎么搞的
你信不信它还能“死而复生”
你要是对“黑河”这个名字不熟悉,没关系,我跟你说
你想,咱们国家第二大内陆河,长有九百多公里,流经青海、甘肃、内蒙古这几个地方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:“黑河跟弱水是不是差不多
”其实差不多,但又不完全一样
你知道,弱水这个词,很多人听了都觉得熟悉,毕竟唐代王维那首诗里就提过“单车欲问边”
它原本像一条宽广的水带,流经一片荒漠,到最后嘛注入了居延海——那可是个“传说中的大水海”
也是古人心中的“天上地下第一大水”
这河,经历了几次大干涸
在西汉时期和明朝,都是由于垦荒和打仗,居延绿洲慢慢变成了沙地,河水断了流
还挺巧的,断流后,它改道北流,变成了东、西居延海
形成了“沙漠中的双宝”
不过,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
人口激增,工程建设如火如荼
像修水库、水闸,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帮了忙,但水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,绿洲开始“缩水”
你知道,断流天数从最初的100天,变成了200天,以至于下游330公里的河段
到1992年,东居延海就彻底消失了,剩下碱碱湖底露出来
这样一来,绿洲面积从原来的6940平方公里,迅速锐减到不到一半
光是2000年,额济纳那边就爆发了27次沙尘暴,空气都变得稀薄得让人难受
以至于远远影响到了京津一带
胡杨林一下子枯萎了40万亩,那场景
真是像电影里的末日场面一样
你说这河咋就这样一天天“干掉”,真是让人心疼
黑河怎么“死而复生”的
我告诉你,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说这河怎么能“复活”,其实
咱们国家也费了不少心思
有个大动作是在2000年这样,搞了个“调水工程”
你想,那时候,国家就开始调动黑河的水量,把水从上游调到下游,集中干流的水,像是“全线闭口”,让所有引水口都关掉
只是,麻烦来了,干旱一直没完没了,水一输出去,地下水也抽光了,结果水根本没到达想要的地方
到了2002年,东居延海终于迎来了第一缕“春风”——第一次有水了
等到2005年,这个干了43年的湖终于算是“死而复生”了
咱们还很严格地执行“九七分水方案”,就是把水分配得更合理
比如说,像“金张掖”那块地方,咱们把下游的水量分出六成
直接减少了60万亩的用水面积
张掖市开始搞节水改造,建了个挺大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区,达到了334.97万亩的面积,每年节约水资源1.5亿立方米
用水总量也控制在22.54亿立方米以内
这一套措施,真是“巴适巴适的”了
[黑河复苏带来的变化,真是看得人心里暖暖的]
你知道,去年8月13号那次“生态补水”
真是像是电影里才有的场景
东居延海连续21年没干涸,终于“喝上水”了;西居延海也先后多次补水,水域面积保持在30到40平方公里
黑河上游的地下水位,竟然升高了0.5米,咱们的胡杨林、沙柳、灌木都得救了
成千上万亩的绿洲又重新焕发出生机
你去那边看,绿油油的一片,比以前繁茂了不少,很是胡杨林,像是“沙漠中的绿宝石”
不仅如此,黑河的复苏还带来了经济上的变化
你知道,到了2016年,额济纳旗那边接待了超过160万的国内外游客
旅游收入突破了20多亿
而且,咱们还把冬天融化的冰水调度到绿洲里,灌溉了差不多33.7万亩的草地
牧民们的生活也更有奔头了
你想,这种“绿水青山”带来的
再说新疆那边的塔里木河,生态补水一搞,干流也“复活”了,台特玛湖的水也开始慢慢恢复
真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写照
你说这河,是不是跟咱们中国人说的“只要有心,山也能移
看着这河的“死而复生”,我觉得,咱们国家在环保和治理上,真是越做越有章法
这事儿,真挺鼓舞人心的
配资炒股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