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价一路下跌之后,买房更像是一种实际的消费,而非投资。抱着这样的心态,更多年轻人转头选择了“树景房”。在他们眼里,树景房不仅风景好,而且身处低楼层,性价比高,不用付出太多溢价就能获得更好的居住体验,工作的节奏已经够卷了,年轻“牛马”很难不为这种推窗见绿的生活动心。
某种程度上,树景房的流行,也和当前市场的水温变化有关系。房地产上行的时候,房子一天一个价,没有人去在意窗外的风景是什么样子,只想着抓紧上车。但现在,房子不好卖了,就要叠加新的滤镜,才能勾起大家买房的欲望。树景房就是颇为典型的例子——经济价值有限,情绪价值拉满。
文 |饶桐语
编辑 |西打
运营 |芋头
被树景击中的年轻人
95后姑娘苏娜,力排家族众议,买下了一套北京的二手房。
决策是今年上半年做的。缺点在房源简介页就能看个大概:它是步梯房,位于4楼,楼龄将近20年,硬件拿出来几乎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,但它的挂牌价却很是出挑,比同小区、同户型的房子贵了差不多30万。
但苏娜偏偏在一众瑕疵中发现了它独有的优势——这是一套不折不扣的“树景房”,客厅的窗户被几棵高大的银杏树撑满,次卧则和一株茂密的槐树对望,风一吹,槐花香就飘进了屋里。
苏娜记得,自己看房的时候还是冬天,几棵树光秃秃的,正当她面露犹豫时,中介很快掏出手机,给她看了一个秋天拍下的窗景视频。屋外,银杏黄了一片,“像油画一样漂亮”。前房主显然也很了解自家房子的特别之处,特意给拱形落地窗做了漂亮的造型,身处其中,某些瞬间的确能忘记这是一套北京的老破小,甚至还会顿生一种正在国外庄园优雅度假的错觉。
▲苏娜的树景房,白天和傍晚都被绿意填满。图 / 讲述者供图
苏娜被击中了。她知道,由于房子刚装修过,所以有了不少溢价,周围的朋友劝她,“不要被装修骗了”;也有人坚称“房价没到底”,劝她再等等。不喜欢爬楼的丈夫更是犹豫,觉得步梯4楼太高,天天爬上爬下未免太累。但没办法,苏娜就是喜欢这套房子,站在窗前,她久违地产生了拥有一个家的冲动。
在此之前,苏娜已经在北京漂了快10年,换了起码7个房子,一楼、二楼都住过,租房子的时候,“觉得什么都可以凑合”,最被看重的要素仅有通勤距离。但自从两年前,她开始准备买一套自己的房子,看得越多,要求也随之提高,一些此前从来没有考虑的需求逐渐变得很明确。
对于窗景的要求,就是这样出现的。苏娜看过很多房,有一套房子,无论是采光、户型都挺不错,但窗外对着大马路,乱糟糟停放着大卡车,她瞬间下头。还有一套塔楼里的房子,窗户很大,但也很高,搭配着栏杆看,“感觉像要上演铁窗泪”。还有更多房子,窗外什么都没有,只有对面密密麻麻的单元楼,“睁眼就感觉楼压到了我身上”,只能用压抑来形容,让人一刻也不想多待。
对比之下,这套4楼的树景房显得如此有生命力。苏娜本来还有些纠结,后面又去房子里看了两三回,结果适逢冬末春初,每去一次,几棵银杏的叶子都会比上一次多一点、绿一点,她感觉自己的心也在一点点地冒出新芽。买下它的欲望就这样逐步加深,一个月后,苏娜拥有了这套小小的两居室。
和苏娜一样,如今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树景房,它们往往分布在低楼层,特点就是“很绿”。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——一方面,那意味着得到推窗见树的诗意生活,但另一方面,这也带来了采光不好、蚊虫多、容易有鸟叫噪音的问题。社交平台上,很多人买了树景房,转头就当起了家居博主,分享那扇窗户框下的一年四季,然后用上一些修辞来形容拥有树景房的感受,比如:喜欢玫瑰的人,永远不介意它身上有刺。
对于年轻的买房者们来说,相比起这些缺点,更被他们看重的是第一秒心动,而这往往又投射了他们对家的想象。
几乎每一个购买树景房的年轻人,都会强调自己在走进房子时,被一瞬间击中的感受。两年前在北京买房的姜岚也是。她的预算有限,只有360万,原本,她的“梦中情房”是一套南北通透、明厨明卫的房子,做过的功课都告诉她,在北京的二手房市场,这样的房子才拥有硬实力,姜岚一度决心死守这样的选房标准。
直到有一天,中介给姜岚推荐了一套东西向的房子,她抱着完全不想买、随便看看的心情走了一趟,没想到,窗外浓密的绿意,让她立刻下了买房的决心,当场就对中介宣布:今晚就聊价格吧!后来真的买下后,为了配得上这片绿色,姜岚特意选了一扇很大的玻璃窗。不少人为了多通风,窗户开扇有好几个,但姜岚只想让绿色更加完整,只保留了一个开扇。
▲更换窗户那天,姜岚和树近距离对视。图 / 讲述者供图
北京的房市的确特殊,这里的房子太贵、太稀缺,每一寸阳光都有自己的标价。很长一段时间,预算有限的买家,不得不把景观的需求放到最后头。因此,想要拥有树景房的人,要么像姜岚一样,为它牺牲对朝向、通风的诸多要求,要么就只能抬高一些预算。
去年10月,来自江苏一个四线县城的罗西,也在北京买了一套树景房。在罗西位于县城的家里,窗外就是银杏树和葡萄藤,一直到高中毕业,罗西住的都是树景房。她一度以为,窗外的绿色是买房的标配,“房子都应该是这样”,但在北京生活久了,她才领会到想住进绿色有多么不容易。北漂近10年,她租住过的小区基本上都没有绿化,有的甚至连小区环境都没有,只有光秃秃的几个单元门。
这也是罗西为那套树景房动心的原因。那个小区有着“绿化好”的标签,也因此成了同一个板块内最贵的楼盘,最终的成交价超了不少预算,属于要往上加钱“够一够”的程度。但看着银杏树、榆树在风中摇晃,罗西一下子有了亲近感,更认定了这里就是她未来的家。
▲去年秋天,楼下的银杏树黄了,罗西很快决定,就买在这里了。图 / 讲述者供图
树景房,好看不好卖?
尽管树景房打动了很多年轻人,但目前看来,树景的真正价值似乎还是一个玄学——懂的人愿意为它付费,但不懂它的人,只觉得为景色买单的人都是没经历过房市的毒打,太过天真。
姜岚记得,自己看着窗景,当场决定买下这套树景房的时候,中介的表情还有点错愕。毕竟,在走进这套房子之前,中介一直跟她强调的都是房子本身的价值,比如“赠送面积比较多”,因为送了个飘窗;“光线比较充足”,因为房子是很多人不喜欢的东西向。
不管是看房还是谈价格,中介都全然没有提到,窗户外面有这样一片茂密的绿林。这给了姜岚惊喜,也让她意识到,在市场上,像自己这样愿意为树景付费的人还是少数,更多人看重的还是诸如朝向、楼层、地理位置这样的核心要素——毕竟,这才是让房子能抗跌、能升值的关键。
1993年出生的王梦在江苏从事房产中介工作,她也有类似的感觉。如今的确有不少购房者委托她寻找树景房,不过目前,这只是一个能够推动购房者下单的情感因素,从价格的角度来看,树景房并没有像“学区房”“江景房”一样,真的产生溢价。
追溯起来,“树景房”不过是这两年才开始流行的概念。王梦说,早个十几年,更受欢迎的还是高楼层的房子,那时的高楼不多,尤其在小城市,具有一定的稀缺属性,住进去就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视野,因此卖得很好。至于树景房,还只是被当做普通的“低楼层”,意味着采光差、有树遮挡。此外,如果是2楼的树景房,还有可能会反水,整个卫生间都是味儿,这些在手握买房决策权的老一辈人眼里,都是很难忽视的“致命缺陷”。
▲房产中介感受着购房者需求的变化。图 / 《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地方吗》
那时买房,不仅楼层要高,还得吉利。比如4楼的房子,大概率会面临“风水不好的质疑”。同样买了4楼树景房的罗西说,她一开始并没觉得4楼有啥不妥,直到看见“402”的门牌号早就被改成了“A02”,她才意识到,放在这套房子开发出来的十多年前,还是有不少人介意这个楼层。
但这几年,房子多了、密了,人们买房的喜好也在慢慢发生变化。除了二手房,王梦也卖新房,她说,现在最好卖的当属别墅、小洋房,中间楼层也依旧很受欢迎,但对于那些超高楼层,甚至不少开发商会给出折扣价。
不少年轻人不喜欢高楼层。看房时,罗西把高楼层都排除在外,太高的,她一上去就心慌,还要担心早高峰时等电梯、或者停电爬楼的极端情况。而如果不是顶楼、次顶楼,中高层还往往意味着“楼看楼”,最怕的是望出去,能看见别家挂着的大裤衩。
王梦观察过,愿意买树景房的人,大概可以分为几类:第一类,就是像苏娜、姜岚这样,想要回归自然的年轻人。王梦有一个客户,就在选购婚房时明确告诉她,自己不想要大众眼里那种配套好,但居住体验不佳的房子,最终选择了树景房。后来,王梦才知道,这对小夫妻都在大型的产业园区里工作,男孩是程序员,女生是HR,看够了太多钢筋混凝土建筑,只想回家后得到一些真正的休憩。
还有一类,是这两年新冒出来的需求。如今,人人皆是自媒体,不少博主也愿意选择这样的房子,这里既是他们的家,也是他们的办公地点。在树景的落地窗前,博主们直播带货、做家居博主,拍出来的视频叠加上几层滤镜再配上BGM,迅速成为不少网友艳羡的理想生活。
▲近几年,社交平台上关于树景房的讨论层出不穷。图 / 小红书截图
对于这两类群体来说,树景房才是更具有性价比的选择——树景还没有产生溢价,甚至还有压低房价的作用,省下来的钱用来装修,不能更香。至于那些被过来人反复念叨的低楼层缺陷,对年轻人来说都不算什么。比如反水,可以通过更新管道、改造下水解决,花费不过几千元。所谓的不吉利更不是事儿了,苏娜说,当代年轻人对于玄学的态度就是“为我所用”,别人说“4楼”不好,她不为所动,反手告诉对方,自己命里缺木,买这个房旺她。
除了年轻人之外,还有很多买树景房的人是高净值用户,他们不仅喜欢树景房,也会考虑湖景房、江景房,对于他们来说,房子需要好得很全面,拥有好风景就像呼吸一样简单和理所应当。
显然,人们不是不喜欢景观,只是有时景色太贵,不得不在考虑预算时最先抛弃它。在北京,不同区域的景观标注着不同的价格,姜岚说,自家的房在通州,所以只花360万元就能拥有这么多绿色,但如果是在朝阳、海淀,那就不一定了。比如北五环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附近的房子也以林景闻名,是朝阳区典型的改善房,普遍总价超过千万元,国奥村一套200平方米的三居室,在房价下跌的今天,依旧可以卖出2000万元的高价。
为情绪付费,有时候很贵
买下那套窗外是银杏和槐树的树景房后,苏娜觉得,大概30%的房款都是给窗景付费的。住进去之后,满眼的绿色的确提高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,她觉得很值得。
苏娜说,在树景房里住的每一天都很惬意。每天一睁眼,最先映入眼帘的都是蓝天、白云、绿树,上午8、9点的时候,外面还会有一束光照进来,照得屋子很暖。
她开始珍惜这样的早晨。于是,她久违地早起、做早饭,在此之前,苏娜已经很久没有吃过早饭了。家里的宠物们也很喜欢这个新家,树影之下,苏娜跟家里的小狗抢垫子,等小猫在她身上踩过来踩过去。最近,她时常会感慨,“自己活得像个人了”,自从拥有树景房之后,生活里的四季重新变得分明,等屋外的树从光秃秃的枝干慢慢变绿、变黄,这让她能够感觉到时间的流动,那意味着从绵延不尽的工作里抽离出来,只专注于自己感受的人生。
▲苏娜的猫猫很喜欢在窗台吹风,和窗外的树融为一景。图 / 讲述者供图
某种程度上,市场水温的变化,也正在慢慢改变买房年轻人的想法——房价一路下跌之后,买房更像是一种实际的消费,而非投资。和苏娜一样,姜岚买下这个房子时,已经没有太担心它未来的涨跌,只考虑了住进去的生活体验,因此树景显得更为重要。
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。房地产上行的时候,房子一天一个价,没有人去在意窗外的风景是什么样子,只想着抓紧上车。那时,什么故事都不用讲,无论是中介还是房主,都不太会给房子赋予额外的概念,房子就能火速卖出去。姜岚总结说,现在的房子不好卖了,就要叠加新的滤镜,勾起人们想要买房的欲望,而“树景就是最好的滤镜”,虽然经济价值有限,但情绪价值拉满。
相比起其它景观,树景又相对容易获得。看过接近100套房之后,姜岚发现,在北京,景观本身就很珍贵,这里不靠海,也几乎没有湖和山,小区里但凡有个水系,都是会被写进小区推荐里的要素。有一回,朋友来姜岚家里,同样被她家里的树景震撼,推荐她也搞一搞“副业”,把这些风景发到网上,但姜岚一口回绝,她觉得在南方城市,自家的景色根本不算什么,“不值一提”,但在北京,拥有这样的景观已经让她感觉到知足。
如果要追求更好的环境,就像罗西选择的那个小区一样,得付出几十万元、甚至上百万元的代价。换句话说,景观奢侈,但至少很多小区都有树,普通人距离它并不遥远,因此推销起来更容易,也更能在如今这个时代,打动更多人的心。
更重要的是,当下的年轻人,比以往更加认可树景带来的情绪价值——树景房的流行,对应着人们想要拥抱自然的心境,它和“公园20分钟”理论、户外徒步等生活方式同时涌现,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,年轻人会去公园里抱一棵树,看一只鸟,用最低的成本得到抚慰。
在苏娜的世界里,爱上树景房没什么奇怪的。闲暇的时候,她会一头扎进自然里。春天,大家最为花粉烦扰的时候,她特意去看了圆柏,风一吹,一簇一簇的花粉就扑出来,她觉得很是神奇。到了夏天,她最喜欢盯着绿化带,因为长满了比脸还大的月季,这让她上班通勤都多了点动力。
苏娜说,自己不喜欢坐地铁,去哪儿都是打车,这让城市变成了很多个点,而她总是从城市的这个点,奔忙到另一个点。但自然和植物的存在,让她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了不一样的感知,起码知道,“这个城市里并不是只有人活着”。
什么时候喜欢上树景,罗西也说不清了。疫情后的这两年,她明显更向往走出家门,想要爬山、徒步,顺道在途中观察一棵树。为此,她专门下载了一个App,用来识别见到的植物,光是小区里的植物种类,就够她研究半天。春天到了,先是玉兰盛放了满树,再是垂丝海棠,现在荷花又冒出了花骨朵,罗西说,自己第一次感觉到“四时有序”。她还很喜欢爬山,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,扔进自然里就变得微小很多,心里常年压着的石头好像也轻了几分。
▲罗西在小区拍下的玉兰花和夕阳。图 / 讲述者供图
就像黑塞在《我走入宁静蔚蓝的日子》里写的那样,如果对世界不抱太大的希望,反而安静仔细地观察它,总是会有收获,人们会知道,“今夜,我将夜宿何处?并不重要。这世界又将如何?是否将有新的神祇、新的法则、新的自由出现?也不重要。”重要的只有山上盛开的花,风在白杨树间歌唱——万物带来的豁达,或许比任何事物都能治愈一个人,也解脱一个人。
代入这样的心境,年轻人喜欢树景房也不足为奇。不过,尽管年轻人们可以包容树景房的大多数缺点,但还是有一件事,是需要避免的最大雷区——窗外的树,是不是有可能被砍掉。
姜岚就亲身经历过一回。那时她刚买下房子,还没装修、入住,就发现窗外的几栋老厂房被拆个精光,它们和树林同属于一个产业园,姜岚害怕树会跟着厂房一起消失,“感觉心都要死了”。后来,她专门去问过工地上干活的工人,这片树林会不会也被砍掉?最紧张的时候,姜岚甚至在上网搜索:在北京,砍掉一棵树有多难?
那个时候,姜岚感觉自己的生活和那片绿色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,她从未这样,如此关心过一棵树的去留。
▲图 / 《怦然心动》
(文中人物均为化名。)
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,侵权必究
配资炒股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