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筷子夹菜能练出机械臂的稳当劲儿?"成都95后姑娘程思佳用六年时间给出了答案。当那枚导弹从她操控的无人直升机上呼啸而出,精准命中靶心的瞬间,试飞场上空炸开的不仅是胜利的焰火,更是一个普通女孩用执着点燃的科技梦想。
咸阳机场上空的飞机轰鸣曾是程思佳童年的摇篮曲。这个总爱仰着脖子看天的西安女娃,大学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选择了飞行器专业。2017年毕业季,当同学们挤破头想进航空公司时,她却被成都一家无人机企业的招聘海报勾住了魂——画面上高原型无人直升机"没羽箭"划破云层的姿态,像极了她梦里反复出现的场景。"去成都!既能吃火锅又能搞飞机,这买卖划算!"她笑着跟室友说,眼底闪着光。
初到腾盾科创的日子并不浪漫。作为站务员,程思佳每天要记录上百组飞行数据,枯燥得让人打瞌睡。有次她盯着监控屏幕走神,师父李波突然把筷子拍在桌上:"思佳,知道为啥四川人用长筷子烫毛肚不?短了够不着锅底,长了使不上劲,分寸拿捏比技术参数还讲究。"她愣了几秒,突然抓起筷子开始练习悬停手势,从此这双竹筷就成了她办公桌上的"编外训练器材"。
2023年冬天那次高原靶试,让所有质疑女性不适合飞操控的声音彻底闭嘴。海拔4500米的试验场,寒风刮得人脸生疼,程思佳却要在零下20℃保持手指灵活度。"闺女,要不换人上?"老师傅看着冻得通红的操作台有些担心。"没事儿叔,我这手可是火锅里练出来的!"她哈着白气开玩笑,手套里贴着暖宝宝继续调试参数。当导弹拖着尾焰划破苍穹时,地面站突然响起警报——强侧风导致飞行轨迹偏移!只见她拇指在操纵杆上细微颤动,像在火锅里捞鸭血般轻巧精准,三秒内完成十余次航向修正。
"中靶!"捷报传来时,程思佳正盯着数据屏复盘操作曲线。有同事打趣:"你这手速,怕是麻将桌上练的吧?"她晃了晃磨出茧子的食指:"哪呀,是成都嬢嬢们串串签子的手法启发了我。"原来有次她在玉林路吃串串,发现老板娘的穿串手法和直升机吊舱微调异曲同工,回来就把模拟器参数调成了"麻辣模式"。
如今在金牛区人工智能产业园,程思佳常带着新人练习"筷子功"。有姑娘抱怨训练枯燥,她就掏出手机展示自己六年前的照片:画面里笨拙夹着花生米的女孩,和现在操控价值千万装备的飞手判若两人。"知道成都为啥能成无人机之都不?"她指着窗外起降的飞行器,"不是因为有熊猫,是这儿的人敢把火锅里的滚烫劲儿,全倒进科技创新的锅里头。"
夜幕降临时,腾盾科创的厂房依然亮着灯。程思佳调试完新一代智能飞行控制系统,顺手把训练用的筷子插进笔筒。筒身上贴着张便签,是她刚来成都时写的:"要像火锅里的黄喉,经得起滚烫,才嚼得出脆爽。"玻璃倒影里,那个爱看飞机的小女孩,正在无人直升机闪烁的航灯中微笑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配资炒股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